收藏本站 繁體版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最新资讯  热点赏析  艺术评论  艺术专题  文房四宝  艺术名家  美术史论  拍卖信息 
特色文化  活动展示  艺术视频  艺术机构  热销作品  艺术鉴赏  山水展馆  花鸟人物  书法展馆  楠木文化 
 京龍藝聖


美术与音乐的“通感”


 2014-01-10 查看3762次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美术与音乐的通感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视、听、嗅、味、触等各种感觉都能产生美感,同时人的眼、耳、鼻、舌、身等各个感官在感受外物时,也常常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嗅到一种花香,你常常会突然联想到一支优美的乐曲;听到一首歌谣,你常有啜饮醇酒或品尝香茶之感。这种把视觉诉诸听觉,或将听觉诉诸味觉的现象,修辞学上称之为“通感”。      人在美术活动中的思维形式主要是形象思维。有些美术作品,其主旨、意境的确很难体验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美术与音乐的某些共通性,使视觉与听觉沟通,并相互作用,往往会收到不错的“通感”效果。     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峻峰耸峙,雄浑险隽,瀑布如练,溪水淙淙,巨石纵横,树木葱茏,旅人、驮马缓行其间。画家用多变的笔法,真切地刻画出了北方山川之壮美、幽静、空旷,其画意趣盎然。          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则描绘了富春江的初秋景色。江水一平如镜,峰峦起伏跌宕,草木萧瑟寥落,其间点缀小桥、鱼舟、村落、亭台,错落有致,再配以旷远的平沙溪水。画家对自然景色的细致体味和生动描绘,给人以“景随人迁,人随景移”的艺术效果,创造出物我交融的感受和超脱、淡泊的精神境界。        在欣赏这些作品时,我们采用中国古乐曲《阳春白雪》、《渔樵对话》来烘托欣赏气氛。那时而雄浑、时而悠扬、时而沉静、时而奔放激越、时而飘逸轻灵的古乐曲与画家创造的意境水乳相融,极易把人带入超脱、幽静、清新的自然中,从中感受到画面同古乐曲构成相近的情调,加深对意境美的理解和感知。通过音乐艺术这种特有的感染性和穿透性,可以对美术作品意蕴的理解和体验得到更好的强化。   利用音乐在听觉上的作用,去解决视觉上的问题,要注意作品在表达思想、情感方面的相通性。如在《西方的肖像画和风景画》一课中,欣赏霍贝玛的《树间村道》、柯罗的《蒙特枫丹的回忆》、康斯坦布尔的《干草车》等作品时,则不宜采用中国古乐曲,那将失去西方风景画中的色彩感和抒情性,因为它们与中国画的艺术语言是不一样的。细细品味柯罗的《蒙特枫丹的回忆》,仿佛可以听到树叶的瑟瑟声,感受到朦胧诱人、浓郁深沉、诗意盎然的意境。西方绘画更注重色彩的运用,在这一方面同以笔墨为主的中国画有着很大的区别。于是,在欣赏这些西方风景油画时,采用凯丽金的《艾尔叔叔》、《回家》两首曲子。萨克斯管优美的音色,舒缓、清新的乐曲,就是一幅明晰晴朗、扑朔迷离、温馨浪漫的画面。可见,选用的乐曲同美术作品在主题、意境上要相贴近。要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在的特性。       利用“通感”不仅仅限于美术与音乐、美术与文学,只要有可通之处的各门各类均可一试,如绘画同建筑、美术与影视等等。只要有心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通感”效果。



→ 《松院闲吟图》——朱端
 京龍藝聖 www.jinglongyisheng.com

策划团队| 广告业务 | 留言 |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 版权说明 | 法律顾问| 隐私权保护
北京京龙艺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E-mail:jinglongyisheng@126.com
客服电话:18611132097   京ICP备20131110

Powered by NetOS 2.7 © 2003-2013 mbs&Admin
Processed in 0.063(s)   0 queries memory 1.79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