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繁體版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最新资讯  热点赏析  艺术评论  艺术专题  文房四宝  艺术名家  美术史论  拍卖信息 
特色文化  活动展示  艺术视频  艺术机构  热销作品  艺术鉴赏  山水展馆  花鸟人物  书法展馆  楠木文化 
 京龍藝聖


丹青觉法画派的继承和发展


 2014-03-12 查看3594次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丹青觉法画派的继承和发展 - 京龙艺圣
                                                                                                                                                          

毕文瑾的水没丹青是对中国古典绘法

                                 丹青觉法画派的继承和发展

                                                                ●东方笑

中国的绘画拥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中国书画艺术的多元性发展不是践踏民族文化!而是建立在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与毕老的相识完全可以用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缘分来形容,这是令人鼓舞和幸运的。

    毕文谨先生─华夏遗产绘画技法古典—[丹青觉法]传人。祖籍山东1954年出生人。艺、武承东方金祥师传。习气功而学艺、拓泥板而作纸、持竹箸而为笔,习古典丹青觉法书法绘画之功。传承并发展了[丹青觉法]。毕文瑾先生多次参加世界艺术大展。尤其是他所创作的帛本绘画作品获得了国际艺术界的青睐,有的国家购买他艺术品的影像权。著名艺术大师范曾先生曾对艺术界、收藏界的朋友说过:要想谈古今文化,就去找毕文瑾先生。

挖掘帛画传承古典[丹青觉法]

   

    翻开中国美术史的第一页就提到了帛画,然而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帛画作品是湖南长沙出土的据今二千三百年前先秦战国时期楚墓的三件作品《人物凤夔帛画》、《御龙人物帛画》、《帛书》。

    中国古老的帛画是华夏民族古老的丝绸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人类美术史中最早的载体绘画艺术。中国古老的帛画、漆画、壁画不仅是人类最早的三大美术品种,而且奠定了中国传统的绘画。

    华夏古老的绘画技法由于历史上诸多的原因,其古典绘画技法—【丹青觉法】沉积了2000多年。毕文瑾先生承古顺今,传承民族宝贵的遗产文化,历经多年的研究,发展并整理了中国古老的绘画技法—【丹青觉法】完成了帛本绘画的[漆帛画][膠帛画][涎帛画]三大艺术范畴七大技法的矾彩勾青、水没丹青十二种艺术的表现。弘扬了祖国这一宝贵的遗产文化,促进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据其介绍,所谓丹青觉法是最具民族性、古典性的绘画技法,古典丹青觉法的核心是【湿立而绘】,工笔以矾彩勾青,写意以水没丹青(此[]非墨)。“丹青觉法”通过洇、浸、润、染“四鉴之理”所绘制的作品完美地体现了载体艺术的肌理特性,作品不仅让观者赏心悦目,更会让藏家感到前所未有的惊喜,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保存时间久远,无法仿制特性,稀有性等都使“丹青觉法”画作极具收藏价值。说句不客气的话,毕老的帛画作品不能用精与雅来区分,而是当今世上有与没有的差别了。据我所知,韩国、日本以及法国等国家都想买断这项古典技法,作为他们国家的非物质遗产文化,但毕老是中国人,他会让祖宗的华夏绘画遗产技法永远属于华夏,属于中国。

                             艺术作品博众家之长  

 

毕老创作的包括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的种类丰富极具特色的作品,不带一丝烟火气,无论是山水、动物,还是人物、花鸟;无论是工笔、写意,还是泼墨、泼彩;所绘出神入化。尤其是一经装裱,观之似出岫延绵,更以稀见为贵。其画构图精简意赅、线条刚柔相济、墨色淋漓酣畅、笔法简朴豪放、意韵苍劲雄奇、风格淡雅茁朴犹如唐诗宋词浓缩的词含字意。他的画中既有浩然、董源的丹青纹脉,又有吴湖帆、沈铨的图韵色魅,既有吴门画派仇英唐寅、文征明沈周的灵动,又有袁门江、耀的秀透,既有石涛、宾虹、抱石的秃笔空钩,又有郎世宁的中西合璧,既有八大山人的墨灵,又有朱山八友的色韵,实乃中国古绘画丹青觉法水没丹青之佳品。其山水画《晨雪》《高山流水》、《春》等,色彩淡雅,构图巧妙,气势恢弘,空间开阔,意境悠远,使观者静气凝神,令人涤尘清心。

                        寻觅开发“草木染”古色古墨

  

 毕老不仅在绘画上传承和发展了丹青觉法画派,更在颜料和墨上做出了更大的贡献。由于宣纸的制造,符合洇浸润染的绘画之理,成为文化传播的便捷而廉价的载体,帛画画材昂贵、绘画技法复杂而逐渐失传,历代鲜有传人。当有着深厚艺术功底的毕老发现传统宣纸和国画颜料已经限制了绘画艺术发展的时候,他发现丝织品有着其他画料无法比拟的特点:良好的浸润、洇渍特性,工写兼备而随意,色彩奇特而独有。于是他利用古法草木染以及现代颜料的特性,精心研制适合于丝绸画料的绘画颜料,能充分表现各种绘画风格且不受任何肌理的限制。他博采众长,熔铸东西方艺术大师的精髓于他自己的帛画艺术中,给古老的帛画艺术赋予了崭新的生命。梵高的色彩表现语言,毕加索的立体与抽象的艺术表现、塞尚的后印象主义的重构等等,在他的帛画人物、帛画山水、帛画花鸟中随处可见,真正体现着古老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完美融合,达到了意象和具象地结合,形象与形态的结合,时间与空间的结合。

画品如为人

    与毕老相处的人,都会感受到他的大度洒脱,和蔼可亲,所到之处都会受到令人无法想象的尊重与爱戴。用毕老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可能与他两年多的闭关有关系吧。绘画与人品极有关系,所谓德艺双馨而非艺德双馨吧。由于毕老踏实创作,为人正直,诚信做事,社会各界朋友都很尊敬毕老,虽然弟子三百余人,但其师生关系都相处得十分融洽。就如他常在画作的题款一样:养我浩然之气、育我博大胸怀;海阔飞鱼千帆少,山峦高处万声稀;天以高远纳万物,人凭宽厚超自然。

    毕文瑾的丹青觉法画派在全国乃至世界将形成较大影响,毕老正携众多弟子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祝愿毕老在绘画艺术的漫漫征途上日益精进。

    读毕老画作给人一种清新典雅柔和之美……

    看毕老作画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真是有滋有味……

解读宣本菊花:《贵妇人》、《醉菊》等

    

谈起毕老的画作,不得不说菊花画作。古往今来,画梅兰竹菊者众,画梅竹代有高手,而菊花的表现却很单一,毕老的水没丹青菊花堪称一绝,填补了这一空白,他用了几十年翻阅古书,读上千遍中国美术史,走遍各地写生,总结出了二十四菊谱;画了二十四菊,他笔下的每幅菊花姿态万千,花瓣伸展自如,张扬恣肆,墨色交融。我有幸欣赏其“贵妇人、懒梳妆、迎风长笑、菊魂、醉菊”等作品,平生仅见,有“菊魂”美誉,堪比白石先生的虾和悲鸿先生的奔马。在中国菊花的含义可能很有限,但也不排除藏家的热爱和大众的喜欢,就像每年开封的菊花节一样受到国家的重视,人们争先恐后的参观和购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甚至每一个城市都有他独到的喜爱之处。正如毕老的菊花诗所说:牡丹富贵不以贫寒之根,菊自洒脱不俱霜尘之重。他的菊花画作在日本(称菊花为国中国花)曾被抢购一空,这也是我最推崇的画作之一。

                          解读宣本山水:《晨雪》

  

 中国山水画从唐、宋、元时代,从重彩到水墨渐变,曾有不少弥足珍贵的“水墨雪景”,王维的《雪溪图》画陋舍寒江,覆盖薄雪,一片萧瑟,令观者陡生无限思绪,反映出当时士大夫阶层向往隐居山林、笑傲江湖的心境。他在《袁安卧雪图》中则将皑皑白雪与翠绿芭蕉并置,后人就常以“雪里芭蕉”说明超乎规矩、具有丰富想像力和创造力的艺术思维。五代南唐著名画家赵干的《江行初雪图》也描绘的是江南初冬的萧瑟景象—江边的树叶和芦苇在寒风中摆动,江面在风中泛起层层寒波,骑驴的旅人在寒风中行进,不辞劳苦的渔民仍在江中撒网捕鱼。北宋以后,范宽、李成、关仝被称为北宋三大“百代标程大师”。据宋《宣和画谱》记载,宋朝内府收藏范宽的作品有58件,其中雪景山水竟占三分之一,但惜乎流传至今的仅有《雪景寒林图》和《雪山萧寺图》两幅。北宋王诜的《渔村小雪图》因为只画了雪山疏柳,溪岸渔舟,故谓“小雪图”。而南宋山水画大家夏圭的《雪堂客话图》则画的是设色江南雪景。元代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马琬的《雪岗渡关图》,明代吴伟的《灞桥风雪图》、沈士充《梁园积雪图》,清代王珲的《仿王右丞雪景山居图》、弘仁的《西岩松雪图》等等均为传世风雪力作,而毕老的《晨雪》则是一幅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神韵之美的雪景之作,利用丹青觉法水没丹青的古绘技法在雪景上的留白解决了刚与柔,虚与实,疏与密诸类矛盾,实现了冰与雪的交融,一幅雪与山石、阳光、云雾、树木等自然之物交相映衬与契合而显现出的润秀柔和的神韵与崇高神圣、和诣、完美、温暖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画作呈现给世人,虽是雪景,却让观者感到的是一种淡雅而温暖的美。这种强调自然山水之意境美的审美观,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土壤里结出的硕果和古典艺术创作实践的理论结晶,也是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无论是以宣纸作为载体还是帛作为载体,可见,毕老的雪景画作品是超凡脱俗、极有灵性、极具美学研究价值。

解读《帛本:胶帛画 《滨海晨阳》1.20m*2.40m

                        作者:玉中堂   毕文瑾

    《滨海晨阳 印象》描绘的是大连滨海路东段的清晨红日刚刚跃出海平面一刹那的印象。

    清晨,一轮红日在海平面冉冉升起,喷薄而出,妩媚而妖娆。阳光,薄雾,水汽氤氲,天空被各种色块渲染刻画:橙红,明黄,淡紫,灰蓝色,清澈而明媚。

    阳光映射下的海水呈现出蓝绿色,不经意处一种淡淡的神秘的紫晕。海浪略经刻画,呈现出气势磅礴,浪花涌动,海面下似乎蕴涵着无穷的力量,深邃而博大,海中央几座小岛沙滩色彩淡雅舒适,引导人们的视线渐行渐远,直至无限的远方。远景本应模糊,但在清晨,空气清冽,阳光反衬,远处的小岛反显得清晰。近景处几座礁石山,背光处似能感觉到清凉。山石肌理丰富,山势陡峭险峻,巍然屹立。大海、山石一动一静,动静平衡,相映成趣。沿山拾级而上,几户渔家滨海仙居,恬淡自然,令人神往。

    整个画面,观者如临其境,凭海风,居高山之巅,忽觉海动,忽觉岛动。俯临大海,涛声入耳,激情澎湃。远望旭日,和暖之情油然而生。

    这种绘画语言是毕老隐居大连海滨,经其多年探索研究帛画的绘画技法,以及长期滨海生活体验总结而成。该幅作品是毕老远承中国几千年绘画历史,探索发掘帛画的古老绘画技法,近接西欧印象派对自然光色微妙处的理解综合而成,是其相态主义绘画理念的代表作之一。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二日

   



→ 翰海四季84期拍卖会
 京龍藝聖 www.jinglongyisheng.com

策划团队| 广告业务 | 留言 |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 版权说明 | 法律顾问| 隐私权保护
北京京龙艺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E-mail:jinglongyisheng@126.com
客服电话:18611132097   京ICP备20131110

Powered by NetOS 2.7 © 2003-2013 mbs&Admin
Processed in 0.065(s)   0 queries memory 1.912(mb)